发展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16年09月04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四、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因材施教,培育“名学生”,彰显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在认真落实好“教”、“学”、“评”等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启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严把“出口关”,全过程、全方位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2、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增设新专业。对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对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暂停招生。对连续二年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下年度暂停招生。引进、联合、携手行业、企业,加强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打造“名专业”。每个二级学院至少要建成一个“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在区域和行业内有显著影响力的品牌专业或专业群。十二五”期间,专业动态控制在50个以内,专业群控制在20个以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品牌)专业10个,启动重点专业的二期建设工程;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将各类产品、服务、职业资格的国际化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打造“名课程”。“十二五”期间,开发50门以上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课程标准;建成30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12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8门以上国家级(标准)精品课程;开发完成50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课件;建成10个校级及以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重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等的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4、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坚持理论提升,科研带动,树立科研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积极推进二级科研机构的建设,突出校本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十二五”期间,发表论文平均每年36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平均每年30篇以上,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立项平均每年10个以上,提高课题的结题鉴定率和转化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

5、进一步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

(二)校企深度合作工程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成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多模式整合资源 建设职教科技园”,借鉴“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培育“名企业”。

1、积极推进二级学院与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并取得实效,努力建设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的管理平台。

2、进一步建设好校友会、校企联谊会、孝感市职教集团、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等软平台。通过举办建校60周年庆典,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3、建设职教科技园。按照“股份制”、“加盟式”、“集团化运作”等新模式,推进以“三区一街一中心”为载体的职教科技园(硬平台)建设。实行园区建设、教育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设计,力求实现教育投资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将园区建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示范区,“双主体育人、双主体办学”的实验区。制定和完善学校产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产学研一体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支持九洲数控等企业和附属惠济医院(集团)办成知名品牌,为教学服务。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完善校内12个系列的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低于280家,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不低于200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低于30家,股份制企业不低于15家,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低于3个,国家“双主体”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不低于2个。

(三)人才强校工程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以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创新型学术骨干和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名教师”,建成3-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聘请15名楚天技能名师。

1、实施“33355”人才计划,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使我校的博士达到30名、硕士达到300名、高级职称人员达到300名,专业带头人达到50名,“双师型”教师达到500名。

2、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任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3、鼓励各类人才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4、加强名师培养,建立名师(名专家)工作室。发挥名师和行业专家在新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的作用,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学校专任教师达到800人左右,校外兼职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80%,专业专任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5、加大对管理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力度。

(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程

  着力抓好招生、就业两个关键性的工作,不断完善招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

1、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中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就业导师制,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校内联动机制、校际联动机制和校企联动机制,以教育教学的品牌效应带动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带动招收高质量的学生。

2、用好用活自主招生、单招等招生政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办学领域,启动留学生招生工作。

3、逐步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化办学。积极拓展国外(境外)实习、就业。

4、建成文化创意与科技创业一条街,争取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就业畅”。

(五)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章程。积极争取孝感市政府和省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学校理事会。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既要敢抓敢管,又要热情服务,努力靠管理增效益。

1、以充分调动团队中各类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建立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系统推进校内管理改革。

2、进一步简政放权,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行成本核算管理,使二级学院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激活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继续实施精细化、标准化“两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工作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用好考核成果,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4、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社会性、服务性和公益性原则,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实现师生对后勤服务评价满意率达85%以上。

(六)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1、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健全“政府搭桥、部门牵线、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统筹、院(部)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

2、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成为孝感市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努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3、以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研、基地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等。力争使社会服务收入成为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二五”期间,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到30000人次。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新工艺15个以上,取得24项以上专利。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开发性生产服务收入平均每年200万元以上。

4、积极做好两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决策咨询、示范引领作用。

(七)校区拓展工程

  统筹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南校区、临空校区等校园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建设占地500亩的南校区。落实与香港铜锣湾集团签定的北校区置换协议,秉承“两型、人文”的理念,重点推进南校区500亩征地,11.5万平方米教学及生活用房建设工程,学生公寓标准化率超过85%。

2、完成教职工住宅楼工程建设,新建6万平方米的宜住教师小区。

3、逐步改善附属医院办院条件,先期扩建1200平方米。

4、建设临空校区。主动服务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进驻孝感临空经济区,力争建设占地1000亩临空校区,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造临空国际老年健康养护中心、临空经济区医院等。

5、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区建设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创建“农村科教示范园”。

6、建设一个先进、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推进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八)文化引领工程

  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打造人文校园、“两型”校园、廉洁校园,建设“名文化”,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1、开展文化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校风建设,促进“ 师生同心 协力共进”校风的形成;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逐步建立起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开展企业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途径。

2、按照“园林化布局,功能化分区,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构建和谐高雅的两型校园。推进人文环境建设,设计制作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视觉标识。规范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的命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学生宿舍区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设计符合湖北职院文化特色和职业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景观,并合理布局。

3、编写学校文化手册,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制度识别、视觉识别、传播识别等五大方面系统建构完备的学校文化识别体系。

4、建设“义工行天下”品牌和中华孝文化学院,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